Search


《復仇者之劍》陳心遙
刊登於2014年6月4日《信報》副刊《視線所及》專欄<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《復仇者之劍》陳心遙
刊登於2014年6月4日《信報》副刊《視線所及》專欄

幾年前,一次偶然的機會以旁觀者身份參加柏林影展,有幸在柏林逗留數天。在旅程的最後一天,大會不是安排我們前往最著名的餐廳大吃大喝,也不是帶我們到名店區購物掃貨,而是到他們一個叫做「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」的地方參觀。
紀念碑群在德國國會附近,由近三千塊大小高度不一的黑色巨型石塊組成,置身其中有如一個供孩童耍樂的迷宮;遠看,卻像一副一副黢黑的棺材陣列在前,又似一浪一浪方塊般的波濤迎面以來。紀念碑之下是一個地下展覽館,以文字和圖片,詳盡記載着由1933至1945年,德國納粹如何有組織地迫害猶太人的過程;更有錄音宣讀展出每一位受害者、失蹤者的名字和背景,據說共有三百萬人的名字,單是從頭到尾聽完也要幾年,名單還被有關單位不停更新和加長中。在這裏,被消滅的已不單是歷史上無數獨裁者屠殺人民的冷冰冰數字,而是最清晰不過的,如一支一支如燭光一樣微熱的生命。
館內有一區域,地上布滿一塊一塊的螢光館板,和地面上的黑色巨石互相對比。上面寫上大量被害猶太人留下的日記、書信,以及死前向至親吐露的遺言。在暗黑的環境讀着,每一段說話令到被害者的形象以電影主角一樣浮現腦海,有從容就義,有貪生怕死,和你我一樣有親人,有夢想,也有恐懼。雖然他們當時如螞蟻一樣被瞬間消滅;但如果後人要用什麼歷史觀點、什麼主義氛圍、什麼民族因素去詮釋,我們又顯得非常渺小。
牆上,還有二百二十個遍布歐洲各地的集中營介紹,連執行屠殺的兇手的名字,也一一記載下來:因為這宗血淋淋慘案,絕對不是希特拉一雙手就可以幹出來的。
博物館門前寫着由一個曾被送入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猶太人的說話:
「It happened, therefore can happen again: this is the core of what we have to say.」(我們必須表達的核心是:發生過的,就可以再發生。)
殺人固然可恨,遺忘更是可悲。手無寸鐵的人面對強權,最重要就是守住記憶。因為誠實地記載歷史,就是對殺人兇手最狠最強大的報復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View all posts